红泥围炉,煮雪烹茶。随着新一波冷空气来临,围炉煮茶迎来消费新高峰。这一别具仪式感和氛围感的喝茶方式,在全国各地刮起新中式生活方式风潮,成为这个秋冬季节的新晋“网红”。
频上热搜的围炉煮茶,到底有多火?大众点评数据显示,11月以来,全国以“围炉煮茶”关键词的搜索量同比2021年增长11.7倍,成都、上海、杭州、深圳、苏州、长沙、广州、南京、武汉、厦门等地线上销量最热。旺盛的消费需求撬动行业快速发展,12月至今,大众点评上新增“围炉煮茶”服务的实体商家数量,环比11月同期上涨326%。
“最近一天接的电话,比过去一年还多。”上海四口曰田茶文化慢生活馆创始人田媛媛表示。
(资料图)
天气渐冷,围炉煮茶的热度持续上涨,成为最热门的新中式生活方式。三五好友,围坐茶炉,谈天说地,茶水沸腾,烤物滋滋作响……随手一拍,暖意满满的氛围感扑面而来。
为了满足更多消费需求,田媛媛专门在茶室外开辟了两桌围炉烤茶区域。尽管天气寒冷,不少年轻消费者依旧选择在户外体验,“傍晚时分,炭火烧得正旺,露营灯亮起,氛围感最浓郁,一定要预约这个时间段,冷一点也没关系。”露营资深爱好者王女士跟记者介绍。
围炉煮茶并非一夜间火爆。早在去年秋冬季节,围炉煮茶作为新型产品形态在个别茶馆试行。据行业人士介绍,今年各地茶馆集中布局“围炉煮茶”的时间,可以追溯到七八月。为了在室内提供围炉煮茶服务,共生堂对传统的炭炉做了改良,用更安全的电炉模式推广围炉煮茶,还根据运营经验和食物特性设计了“围炉指南”,供消费者参考。
“市场看准围炉煮茶这一中式饮茶方式中蕴含的情绪价值。一是这个产品足够猎奇,炭炉、茶壶和烤物,简简单单就能营造出中式传统生活的氛围感和仪式感,满足拍照打卡的需求。另一方面,它提供了一种舒适温暖的社交方式,体验慢生活成为核心要义,更寄托了消费者对‘岁月静好’的向往。”美团新兴玩乐项目负责人介绍。
今年冬天,“茶文化”热浪迭起。
日前,“中国茶”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在国内,围炉煮茶正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,让传统“茶文化”变身“潮文化”,变成年轻人的生活方式。
作为茶文化的生动缩影,茶馆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,发展至今,茶馆已兼具商务属性与休闲属性。以隐溪茶馆为例,通过隐私空间的搭建,成为商务人群洽谈、办公以及团建开会的好去处。另一类茶馆,跳脱传统商务类型,更追求接地气和烟火气,以川渝地区的观音阁和交通茶馆为代表。而创立于深圳的新中式茶馆品牌tea‘stone,则更多对标咖啡馆和新式茶饮店,让喝茶像喝咖啡一样简单、方便。
围炉煮茶在茶馆火爆,某种程度是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,吸引了众多“95后”甚至“00后”走进茶馆,学习和体验茶文化,带动茶馆业态进一步“出圈”。
“围炉煮茶改变了年轻人对喝茶的认知,而且,这类全新的饮茶文化,对于年轻人来说消费压力不会很大,大家也更愿意去尝试。也许未来,年轻人会因这份体验喜欢上茶文化,那围炉煮茶的意义就达到了。”田媛媛表达了对这波打卡消费热的看法。
凡注有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或电头为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的稿件,均为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,并保留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的电头。
热点
-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
-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“传统”意义上的农家乐
-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
-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?
-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%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
- 成了资本眼中的“好生意”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
-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
-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、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
-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“火” 今年“十一”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
-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“金九银十”要来了吗?
头条
- 进博会各展台上各种直播设备林立 直播成为越来越多外商的选择
- 在整体上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继续实行配额免费分配
- 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虚拟现实产业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
- 很多具体制度安排含金量高短期可见成效 有利于解决个体工商户“急难愁盼”问题
- 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数据库
- 巩固成果守底线为保民生防通胀 前三季度农业收成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
- 流动性优化定价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科创板做市望迎来增量资金持续入场
-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7.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陕西外贸结构明显优化
-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显著成效
- 增速较前8个月略降 我国进出口仍有信心克服国外市场压力安全承受能力不会脱离